來源:櫻花影院人氣:628 更新:2025-07-04 02:49:16
最近偶然看了電視劇《不惑之旅》,模仿《簡愛》的劇情設計很狗血,有剽竊之嫌。
編劇、導演是同一個人,用這種方式試圖博眼球,低估了當代中國觀眾的審美。劇本的硬傷用演員強陣是無法彌補的,就像前一段叫座不叫好的《突圍》一樣,沒戲。
唯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部劇描寫的外地來京高級打工人(公司高管)“馮春生”(涂松巖飾演),他為成功而拋棄未婚妻、娶董事長的女兒,低三下四地求客戶、完成業績指標,在岳父面前戰戰兢兢、找不到任何尊嚴。
他總是在說,只有完成公司指標,我的事業才能上臺階……我不干出點名堂,你爸爸看不起我……等我在公司的地位穩固了,咱們就可以休假了……
然而,馮春生的“如果……就……”幾乎沒有一個實現的,而他越來越靠近心理學家李松蔚在題為《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演講中提到的“工具理性主義”,即今天為明天而活,而這又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我們能經歷的只有今天。
因此,所有這類打拼都無一例外地陷入了宿命式的恐慌,無法停止,更無法成功(至少自己覺得不成功),徹底被“事業”套牢。
一邊是李松蔚描述的工具理性主導的“時代病”,而另一邊是新時代價值理性的回調。
經濟領域的壟斷寡頭遭到頂格重罰,教育培訓領域的升學產業鏈被斬斷,996的大廠被官媒點名要求履行《勞動法》……
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在為“心跳過速”的中國社會降速,經濟、教育、社會都需要回歸理性的正常節奏。
相對于社會轉軌的能量,打工人的慣性似乎更大,“馮春生們”一直被標榜為“上進”、“有出息”,克服城鄉差別,填補階層鴻溝,做工具人是有效的,但代價也是巨大的。
新時代的生存空間因人而異,但順勢而為的規律并無差別,個人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同步。
新時代更需要的是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平衡,歸根到底,是人性與社會性的平衡。
“時代病”有自上而下的醫治,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主動揚棄。
新時代在喊你回家,回歸人性,你呢?
新時代也在喊編劇、導演們認真打磨劇本,別再心急火燎地殺青,別再虎頭蛇尾,別再讓觀眾越看越覺得沒勁。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