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881 更新:2025-07-04 11:45:32
文/胖人娛樂
2010年,一檔名為《非誠勿擾》的相親節目突然走紅,引起了觀眾的熱議。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節目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一是臺上女嘉賓們大多長相靚麗,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
二是節目“創造”了大量的熱點話題,引發了無數觀眾的討論.
當時一個清純美麗的女孩,因為一個“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意坐在單車后座上笑”刷爆網絡,一夜爆紅。
但也因為這句話被貼上了“拜金女”的標簽,遭到了網友的嘲諷。
這個女孩是馬諾
現在,12年過去了,馬諾恢復理智了嗎?
馬諾“拜金主義”是如何形成的?
或許,這個問題,即使時隔12年,依然是吃瓜人最想問的問題。
1988年出生于馬諾, 北京,他的家庭并不貧困。
父母都在企業工作,家境殷實,不缺錢。
父母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時間照顧女兒。
因此,在童年時期,馬諾幾乎成了一個“散養”的孩子。
很早就形成了強烈的獨立性格。
盡管如此,馬諾對他的父母并無怨言。
多年以后,我說起我的擇偶標準,我曾經說過“我要找一個像我爸爸一樣的好男人”。
因為即使父親工作很忙,他也會早起為馬諾準備早餐
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惑和不開心的事,總是父親第一時間開導馬諾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中學時,父親去世,家里的“頂梁柱”一下子垮了。
為了支撐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她的母親變得越來越忙,馬諾不得不留在親戚家。
做贊助商不容易。一天,當馬諾回到他的親戚家時,他發現他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
她被趕出了家門。
青春期的女孩,愛的種子。
當我在三年級的時候,馬諾開始愛上一個男孩。
純潔的初戀本該是美好的,
但是,交往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對方在和自己交往,
還和其他女生曖昧關系。
一氣之下,馬諾果斷選擇了分手。
高二那年,馬諾第二次戀愛了,和一個IT男約會。
新男友比馬諾,大6歲,已經出來工作了。
按理說,有工作就有收入,經濟狀況應該比學生好很多。
然而,約會幾年后,馬諾發現她的男朋友比她想象的要吝嗇得多。
2005年馬諾17歲生日,
生日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天。
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希望有鮮花、蛋糕和禮物。
但是男朋友沒說。
我周圍的朋友都覺得配不上馬諾,認為馬諾男朋友太小氣。
但是馬諾的男朋友給出了一個令人咋舌而又無可辯駁的理由。
“什么禮物能抵得上我對馬諾的真心?”
">之后,馬諾又陸陸續續談了幾任男友,都以失敗而告終。
走出學校之后,憑借靚麗的外表,馬諾逐漸成為一名平面模特,
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或許馬諾也能在模特圈闖出一番名堂,
可命運就是如此巧妙,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馬諾的命運。
這一年,馬諾正在談著一場異地戀,距離產生美,可也產生隔閡,
由于經常見不著面,對方提出了分手。
分手之后,馬諾情緒一度非常低落,常常窩在家里不肯出去。
當時,《非誠勿擾》“正好”需要常駐女嘉賓,心情低落的馬諾,也想走出自己的困局,
就這樣,機緣巧合地登上了《非誠勿擾》。
登上節目之后,由于言論出格、大膽、潑辣,馬諾很快就成為節目的“焦點人物”,
在節目中,有一期來了一個男嘉賓,上來就“炫耀”自己談了八九次戀愛,
結果,馬諾立刻“懟”了回去:這算什么,還沒有我的零頭多!
節目中,馬諾頻出“金句”:
“看到你,我就想拿鞭子抽你!”
“知道是你來,我就讓我媽媽替我來好了!”
很多觀眾開始看的時候,不少觀眾都喜歡看這位北京大妞懟男嘉賓,
可隨著馬諾的一次又一次“口無遮攔”,終于引發了觀眾的反感。
有一期節目,來了一位喜歡騎行的男嘉賓,
問馬諾:你愿意和我一起騎自行車嗎?
這一次,馬諾再度口吐“芬芳”,微笑著說:我還是坐在寶馬車上哭好了!
這一期節目播出之后,迅速火遍全網,為馬諾帶來了無數流量,無數話題,
同時,也受到了無數網友的攻擊。
馬諾紅了。
紅分為兩種,一種是真紅,一種是“黑紅”。
馬諾屬于后者。
有些事情,一旦過了那個“度”,事情就會變味了。
馬諾抓住了流量的“密碼”,但那時候,她不知道的是,有一天被流量反噬。
網友也只是在網上發發牢騷,表示對馬諾這種“拜金”的態度表示憤慨罷了。
可有一期節目,一位男嘉賓卻是奔著“罵”馬諾而來的。
在節目現場,就開始懟起馬諾來。
“你不應該來參加相親節目,你應該去參加選美類節目,下面坐著的都是大款,別說是在寶馬上哭,就是坐在保時捷上擦鼻涕都可以!”
面對男嘉賓咄咄逼人的訓斥,馬諾一度傷心落淚,黯然哭著離場,表示自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人。
9年之后,馬諾也曾解釋過,去《非誠勿擾》,也是一份工作。
自己也是受到節目組的暗示,拒絕男嘉賓,才會有那樣的話。
換句話理解就是:馬諾都是按照劇本來的。
雖然時隔多年,大家都能理解。
節目組需要熱度,話題,收視率,會有劇本。
但馬諾作為當事人,既然知道“有劇本”,也應該能預想到,這句“玩笑話”會帶來什么后果,
就應該拒絕,或者建議“換臺詞”。
可是,她還是說了。
因為或許她也明白,節目播出之后,自己可能就火了。
就像她的“前輩”,知名網紅“鳳姐”羅玉鳳一樣。
通過出格的言論,會收割無數流量。
走紅后的馬諾,確實也嘗到了流量的“紅利”。
趁著這波熱度,馬諾出音樂專輯《好想》,《熱夜》。
出演微電影《小女孩》,開始進軍娛樂圈。
甚至還獲得客串出演電影《春嬌與志明》的機會。
可似乎是在流量上的不斷攀升,馬諾有些“剎不住車”,開始變本加厲,言語大膽。
還自曝了私生活。
媒體也開始跟風,尋找話題,有媒體曝出疑似馬諾的艷照。
一時間,網絡流傳甚廣,讓馬諾的名譽大受損害,
一氣之下,馬諾將始作俑者給告了,網站被判賠償5000元,
可這并未能挽回馬諾失去的口碑,
“拜金女”的標簽,依然牢牢烙在馬諾的身上。
出演的《春嬌與志明》,在上映前,也將馬諾的鏡頭刪得一干二凈。
那一刻,馬諾才驚醒過來。
或許,自己真的玩得“太過火”了。
2016年,馬諾漸漸淡出娛樂圈,開始順應時代潮流,投入新興起的自媒體大軍中,
偶爾接一些代言,賺點廣告費。
如今,也會出現在直播間,和網友互動,
可即便12年過去了,見到馬諾,直播間依然還有不少網友在抨擊馬諾,
再次被問到當年的事情,馬諾也只能一次次的解釋,
“當初是別人給我下套,我單純,然后鉆進套子里了?!?/p>
流量如潮水涌來,又如煙雨一樣散去,
如今,馬諾已經31歲了,經歷過大起大落之后,或許也已經醒悟了吧。
可如今,還有多少人正在往12年前馬諾走過的路上闖?
為了流量而忘記了自己的底線。
潮水退去之后,觀眾都會發現,到底是誰在果泳。
流量很誘人,但負能量的流量,有一天終將會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且行,且珍惜。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