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929 更新:2025-07-04 05:01:17
??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憑借對互聯網現象的精準“吐槽”和對大眾所關心議題的呈現,愛奇藝自制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一開播便有多個作品刷屏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節目也因此“喜提”微博上百個熱搜和豆瓣8.0的高評分。
今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正式收官。臺上,三大社團的演員全部登臺,與黃渤、徐崢、于和偉三位會長共同帶來“畢業大戲”,角逐最終的“年度喜劇社團”。同時沈騰和賈玲作為組委會特別會員也驚喜加盟節目,以精彩幽默的點評為節目增加了不少看點。
在臺下,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愛奇藝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以及來自正午陽光、檸萌影業、華策、壞猴子影業等八家影視公司的制片人也都來到了現場,為節目中眾多優秀的演員助陣。
此外節目在最后還舉辦了一場頒獎禮,節目中優秀的編劇、演員都獲得了支持和鼓勵。
回顧整季節目,不論是在三個月前節目剛開場,還是最后的頒獎致辭,“讓演員被看到”始終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強調的主題。
為演員和編劇提供被看到的舞臺,進而助力他們獲得上升的階梯。這樣的表達,讓這檔喜劇綜藝顯得與眾不同,也更凸顯出節目背后為喜劇行業鼓與呼的深意。
臺前:成為喜劇綜藝的新樣本
從電視到互聯網,視頻平臺以主角身份助推著喜劇綜藝的持續“變革”。
例如這幾年平臺讓相聲、小品等傳統喜劇走進了更多類型的綜藝中,與競技、真人秀、明星跨界等形式進行融合。作品的表演可以只是綜藝內容中的一部分,演員互動、臺前幕后的故事中也能帶有喜劇效果。
另外,平臺也讓脫口秀、漫才等來源于海外的喜劇從小眾劇場逐漸走到了熒幕前方,豐富了國內的喜劇內容形式。
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出現,可以說是進一步的“革新”。
這檔綜藝一開場便介紹了節目作品的特點:聚焦當下、節奏明快、笑點密集。結構不要求起承轉合,立意不硬上價值,題材來源于觀眾關心的內容。
從表述來看,這似乎只是強調內容更輕量級,呼應當下用戶快節奏的內容消費習慣。但從內容來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革新其實是體現在了開拓喜劇類型 關注現實 詮釋互聯網時代這三個方面。
開拓喜劇類型,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邁出的第一步。
正如嘉賓徐崢在第一期中所提到的“墾荒”狀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整體以sketch喜劇為主,同時還兼容了漫才、默劇、音樂劇、物件劇、獨角戲等多種形式。通過包容多種形式、多元作品,節目成功的讓觀眾改變對喜劇的單一認知,也更多喜劇表演突破小眾圈層走向了主流大眾。
為了讓觀眾對sketch喜劇有更清晰認知,節目在首期專門留出一定時長做概念解釋;對于小眾的默劇、物件劇,節目保證了幾個作品的完整呈現,讓觀眾能有機會真正沉浸其中;而針對音樂劇這類熟悉度較高的表演,節目也在舞臺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參賽者蔣龍和張弛也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第一次看到其他選手表演時覺得“好多想法自己根本想不到”。
此外,綜藝本就是對當下時代情緒的精準記錄和呼應,《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另一大突出特點也正在于此。
從過去的《奇葩說》到如今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制作方米未傳媒在語言類綜藝創作中始終會關注到現實生活。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是在喜劇“外殼”的包裹中講述著普通人的生活百態、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這一點也正是節目真正打動觀眾的“核心”。在節目中,以頭發視角演繹的《三毛保衛戰》直指脫發問題,《好閨蜜》講述“社恐”相親的故事,《減肥幫往事》中處處是普通人減肥的真實寫照,《生日快樂》中“一個人過生日“的場景讓不少觀眾直呼“破防”……
《生日快樂》
將現實性根植在喜劇內容中,節目由此也就直接構建起了與觀眾對話和共情的場域。而與此同時,如今大眾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互聯網中,于是詮釋互聯網時代、反思互聯網的影響也成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獲得觀眾喜愛的一大關鍵。
在節目中,你可以看到今年被熱議的廣告“套路”、超前點播等話題,緊跟熱點的內容直戳網上沖浪者們的“痛點”;還有創意演繹APP如何爭奪用戶時間、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隱私等作品,在精準描摹互聯網時代各種現象之余,帶動用戶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透明人》
不強調硬上價值,但有調侃、有自嘲,更有發人深省的反思。不打“煽情牌”也不“說教”,當節目和觀眾站在同一等級、以同一視角體察現實生活、共同歡笑時,觀眾自會從中有所感、有所得,喜劇的力量反而會被挖掘和放大。這其實也正是馬東所說“喜劇是照見自己的鏡子,也是治愈和心理治療”的真正內涵所在。
幕后:給喜劇行業搭建起舞臺
內容層面的突破始終離不開人,內容的品質保證和創新力體現,都和這一領域內的從業者們息息相關。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其實是制作方和演員、編劇合力進行的一次內容共創,而更特別的是,它將共創者們都推到了臺前,也將共創過程呈現在了節目中。
演員們會通過前采表達自我的看法和理念,表演結束后會和嘉賓、編劇有更多對話和溝通。編劇直接坐在了觀眾席中,隨時會被cue到表達觀點,同時作品介紹字幕中也清晰地寫出了編劇的名字。每個作品表演前,節目也都記錄下了導演、演員、編劇從開會商討和上臺彩排的多個環節。
演員、編劇因為節目而有機會走到臺前、走到大眾視野中,這本身也是種對喜劇人才的挖掘和扶持。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身兼演員和編劇的鐵男曾在采訪中說道,純粹的喜劇編劇幾乎是一個不存在的職業,頭部有能力的編劇都去做電影或劇集,沒有人會為幾分鐘的喜劇作品堅守在喜劇領域。而不論是頭部還是非頭部編劇,項目周期長、風險高、創作話語權受掣肘等問題也始終存在。
除了編劇,喜劇演員面對的問題往往更直觀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近幾年喜劇行業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喜劇作品常常在強調用人荒、新人不足,但同時馬太效應又相當顯著,來自于頭部公司的頭部演員出場率極高,中腰部演員和新人缺少機會。而即便是拓展發展道路去參演非喜劇類型劇集,中腰部演員和新人也仍然難逃相似處境。
演員蔣龍
這樣的演員在節目中比比皆是。蔣龍就曾在節目中告訴黃渤,腰部演員接戲屬于“吃了上頓沒下頓”,自己的幾個朋友在參加節目前都已經在考慮轉行。這番表達,也讓“如何看待腰部演員的生存現狀”這一話題直接沖上了微博熱搜。
線上機會不多,線下的表演路其實也不容易走。目前線下喜劇舞臺仍聚集在一二線城市,類型仍偏少,小眾類型的創作力更加不足,也更難“破圈”打開局面。在節目中表演物件劇的武六七也曾在采訪中表示,前幾年劇社在線下的宣傳曝光主要都靠口口相傳,觀眾聚集在一線城市,其他城市很難賣票。直到今天,自己認識做默劇的人“可能全國也就十個左右”。
武六七、冠朝物件劇表演
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此時平臺主推、有熱度能出圈的喜劇綜藝節目,其重要性也就更加凸顯了出來。
專業但低調的腰部演員、身居幕后默默付出的編劇被觀眾看到,其實就是被市場看到?!兑荒暌欢认矂〈筚悺繁淮蟊娬J可,市場也會有更清晰的認知——喜劇需要專業人才來創作和表演,而非頭部同質化競爭和單純的明星大拼盤。
被市場關注和認可后,更多專業從業者可以擺脫持續等待機會的困境,獲得走向主流、成長為頭部的機會,實現更穩定、更前景可期的職業發展。在節目中,徐崢就曾邀請編劇六獸未來進行編劇合作;在總決賽現場,檸萌影業聯合創始人、CEO陳菲邀約王皓和史策出演《二十不惑2》,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也幫寧浩導演帶話稱有不少電影正等待合作。
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無異于是給喜劇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當然一季節目只是輸出了這一批優秀演員和編劇,愛奇藝與米未占位喜劇內容賽道的“好故事”才剛剛有了開頭。
隨著第二季招募的開啟和此后節目往綜N代方向的發展,愛奇藝能夠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以尊重、呵護和扶持好演員、好編劇為基礎,支持上游多方內容共創,孕育優質喜劇內容,再把內容推出去贏得觀眾和市場的關注和喜愛。實現正向反饋的閉環,喜劇行業才會獲得持續向上發展的養料和信心。
2012年時,《奇葩說》率先開啟了網綜的新時代;此后愛奇藝產出的不少爆款綜藝,又對不同圈層的青年文化、潮流文化進行了挖掘,并助推其行業來到主流視野中。如今,“創新者”的目光又投向了喜劇領域。從內容出發,平臺將帶動技術、人才、商業模式等每一個細小因素變動,勢必會為行業帶來長尾影響。
原創內容轉載開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請備注姓名公司與來意
時代的愛奇藝和愛奇藝的時代
緊隨變化,2021綜藝市場的消逝與新生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