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656 更新:2025-07-04 06:47:52
說起李連杰的成名作——《少林寺》,想必很多年紀稍大的朋友都有所印象。
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功夫片,這部電影沒有花架子,有的只是李連杰以及一眾武術演員樸素真實的功夫。
其中招式令人著迷,李連杰剛柔并濟的少林功夫,于海的螳螂拳,胡堅強的地趟拳,于承惠的醉劍,無不令人直呼精彩絕倫。
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在世界上掀起了武術熱。
話當年是老年人常做的事情,如今57歲的的李連杰回想起當初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不無自責地說:
“過了三十后,我就一直自責自己,我非常后悔拍攝《少林寺》,因為很多觀眾,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觀眾,他們在看完這部電影后竟然削發去練武,與人比試,誤入歧途”
這一句話頗有“悔創阿里杰克馬”的既視感。
不管李連杰感到幸運也好,感到自責也罷,他都因為這部電影逐漸成為“功夫皇帝”。
各位也許并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男主一開始并不是李連杰,而且導演也不是張鑫炎。
在確定好電影劇本后,制片方長城公司邀請香港導演陳文執導,因為當時的拍攝時間是冬天,拍出來的樣片場景灰暗,陳文又啟用大量的河南京劇團演員,效果令制片方非常不滿意。
當時的男主角是吳剛,這個吳剛不是捧出桂花酒,砍伐月桂的那個吳剛,也不是“達康書記”“陳萍萍”吳剛。
而是一位有著不錯外表,有一定武術功底功夫小生。
因為吳剛的武術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花拳繡腿,打戲扭扭捏捏,總是差了那么一點感覺。
制片方便邀請張鑫炎前來救場。
電影拍了一半,拍攝經費已經花費了40萬港元,為了保證影片質量,制作方在張鑫炎的建議下,還是將前面拍攝的成果全部推翻。
原先劇本是正劇風格,后來改成輕喜劇。
原先的主演吳剛,以及京劇演員等全部被換,此時演員空缺,劇組便將拍攝時間延后至來年春天。
趁著這段時間,導演組在體協的幫助下,從七個省份中挑選出想要的演員。
1972年,張鑫炎在拍攝紀錄片《萬紫千紅》時與李連杰相識,1980年,17歲的李連杰受張鑫炎所邀,進入《少林寺》劇組。
一部經典與觀眾見面,其中必然會有很多犧牲,吳剛和那些被換下的京劇演員就是犧牲品。
拍到一半被中途換下,這樣一件事在其他導演看來,就是演員能力不行。
此后,吳剛的演藝事業可以說是遭受巨大的打擊,沒有導演愿意再來找這個花拳繡腿的功夫演員。
看到李連杰因為這部電影火遍大江南北,想必吳剛也會氣得捶胸頓足。
后來迫于生計,吳剛無奈退圈,成為一名商人,開了好幾家酒樓,在餐飲業他同樣做得風生水起。
每次和后輩談及當年被換下的往事,吳剛總會覺得難以釋懷。
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圈,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但凡不能做到令制片方和導演滿意,那就必須面對走人的現實。
最后借用徐志摩的一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一切皆有安排。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