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14 更新:2025-07-04 08:16:12
俗話說得好,“生活不如意,重看《老友記》?!?/p>
但每一個愛看《老友記》的人,不一定只在不如意的時候才想起它。
從1994年開播起,《老友記》永遠能創造話題。
即使是在2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中國,從《老友記》開播25周年,《老友記》六人組重聚,再到最近的愛優騰B站全面上線《老友記》,每次都能激起一大波刷屏。
圖片截自微博
而最近這一次,恰逢冰墩墩與冬奧會瘋狂“屠版”,#b站將上線老友記全十季內容#、#愛優騰B站均上線老友記#兩條消息還是憑借深厚的“群眾基礎”擠進了微博熱搜。
去年的官方重聚特輯釋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自1994年第一季播出后,該劇在逾220個地區播出,連續六個季度獲電視喜劇收視冠軍,每周平均有2500萬名觀眾,最后一集的觀眾甚至超過5200萬,整個劇集在各平臺觀看次數總計超過1000億……
要知道,這里面可不包括當年通過盜版DVD和網絡資源反復觀看的我們中的許多人。
一直有人問,為什么我們愛看《老友記》?為什么二十多年后,我們還愛看《老友記》?在此大膽預測,2024年《老友記》開播30周年的時候,我們依然能在社交媒體上看見這個問題。
01
總有人老去,也總有人正年輕
對很多中國劇迷來說,《老友記》是跟“學英語”綁定著進入自己的世界的。
圖片截自豆瓣
好笑好學,交朋友、談戀愛的劇情,又關乎年輕人最關心的兩個話題。
劇中,瑞秋(Rachel)是富家小姐落凡塵,收留她的莫妮卡(Monica)是有潔癖的強迫癥主人,菲比(Phoebe)是腦洞清奇、背景離奇的可愛怪咖,喬伊(Joey)是傻氣但女人緣好的十八線演員,錢德勒(Chandler)是一直用幽默感武裝自己的職場精英,羅斯(Ross)是刻板怯懦的古生物學家。
六個好友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里聚到了一起,嬉笑怒罵、插科打諢,再小的事情也可以大驚小怪,再大的麻煩也會迎刃而解,再尷尬的誤會也能冰釋前嫌。
而我們記得更多的是他們互相給予的愛與溫暖。
莫妮卡和錢德勒的地下戀情令無數人操碎了心,最終兩人的求婚非常催淚;
圖片截自嗶哩嗶哩,參見水印,以下四圖同
誰不想要一段錢德勒和喬伊式的友情,喬伊沒有和其他人一樣許愿中樂透,而是希望錢德勒得到工作機會;錢德勒暢想與莫妮卡的未來時,不忘說要留一間屋子給喬伊養老;
再比如失去扮演阿爾帕西諾“屁股替身”機會的喬伊非常沮喪,菲比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安慰他:你總有一天會大放異彩,也會有一個小伙子驕傲地宣布自己可以扮演“喬伊的屁股”;
還有羅斯記住了菲比的童年夢想,送她一臺粉色的自行車,車把上有五顏六色的流蘇,有鈴鐺,車筐上綴滿了塑料小雛菊,盡管菲比并不會騎車;
以及總被頻繁提起的第一集,瑞秋剪掉爸爸承擔的信用卡、選擇獨立生活時,所有的朋友圍著她,歡迎她來到“現實世界”。
地球這邊現實世界里的豆瓣上,全十季劇集評分在9.7分及以上,近120萬人次參與評分,時間跨度從豆瓣創立的2005年直到當下。
圖片截自豆瓣
六個年輕人雖然個性不一,但對待生活的態度卻是一樣的,他們獨立,樂觀,更加依靠朋友而非父母。
也難怪有人說,感覺和他們很親近,每一個都像是自己身邊的好朋友。不僅是因為10季236集的陪伴,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有我們自己與朋友的影子。
02
大都會里的成人童話
陳丹青曾將美劇比喻為“21世紀的長篇小說”,人類講故事、聽故事的天性并沒有變化,年輕人也都擁有相似的困惑和夢想。
所以我們不僅在《老友記》里學習美式英語,也從中窺見千禧年前后美國都市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尋找共鳴,一起成長。
何況《老友記》能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相似的青春,更有向往的生活。
BBC曾在2018年啟動過一次全球超過55000人參與的孤獨調查,盡管網絡調查可能忽略了一部分老年人,但年輕人的高孤獨感比例仍然非常顯著。
就像主創在去年的重聚特輯里談到的,我們都會有這樣年輕且單身、“朋友就是家人”的時期。在如今擁有超過2億單身人口、9200萬獨居人口的中國,友情成為很多人在他鄉的依靠。而《老友記》描繪的“愛人在身邊、朋友在對面”的美好圖景,令人憧憬。
不僅如此,看著這部劇長大和成熟的那一大批80后90后,也正處在中國城市化狂飆突進的年代里,我們距離《老友記》呈現出來的都市烏托邦似乎越來越近。
當美式單身生活開始變得觸手可及的時候,我們還是發現了某種遙不可及。
雖然他們六個也會懶惰、迷糊、任性、虛榮、膽怯,被原生家庭的陰影籠罩,為了衣食住行日日奔波,以及面對著五花八門的失敗。
但他們住在紐約曼哈頓的大房子里,經常有空聚在中央咖啡館,都沒有太大的事業野心,恰好同時,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彼此。
相比之下,現在單身青年的壓力不言自明。單說租房生活,不少是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淘寶的狀態;即使是合租,除了能恰好與朋友同住的少部分幸運兒,多數人的客廳如走廊,至于室友,沒怎么見過。
烏托邦總歸還是烏托邦。
但不管怎樣,它就像當年中國年輕人向往的“詩與遠方”。兩年前,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訾非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說,如果把美國《老友記》這一代去對照我們中國的時代,最接近的就是現在。
每隔幾年就會重刷一次劇集的王宇告訴有意思報告,《老友記》所有的梗幾乎都是圍繞著人與人的關系,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這些始終都是不會退潮的話題,不分國界。
03
每一個老粉心里,都有一部完整的《老友記》
繼搜狐視頻在2010年買下版權至2018年到期后,今年我們終于又可以在各大平臺觀看正式引進的《老友記》 了。
但在第一季上線后的次日,#老友記刪減#就一度登上熱搜首位。
圖片來自云合數據,微博該話題下已無內容
按照原定計劃,自2月11日起,幾大視頻平臺每周五晚更新一季《老友記》。但截至本周五上午,第二季依然沒有如約更新。
據某平臺相關人士透露,此次各家的“全網首播”其實是聯合采購,按照慣例,上線時間也會統一?,F在的情況就是,你不上,我也不能上。
目前,B站該劇第一季的評分只有6.7分,尚未上線的第二季評分更是驚人的3分。
圖片截自嗶哩嗶哩
有理由懷疑,第一季的“高分”來自更多在平臺看劇的新老劇迷,第二季的分數更像是老粉在表達對劇情刪減和字幕篡改的不滿。
其實老粉的基本素養就是本地硬盤里一定存著全套,再夸張一點的可能還收集了不同版本。王宇甚至還海淘了一套藍光盤收藏。
他們只是不能忍受自己心愛的劇集被無理改動,面目也許依然模糊可辨,畢竟臺詞大家都熟,但總歸是向往的生活被巨手切割,留下了顯眼的疤痕。
每個人曾經緊握手中的鑰匙,還會有后來的人接過。當80后90后的啟蒙美劇變成了00后的學英語下飯劇后,很多00后似乎對于刪減沒有那么敏感。
還在上大學的萌萌和身邊的同學朋友都是好幾年的《老友記》觀眾了,但刪減并沒有在他們中間引起話題?!敖浀淅蟿〔挥绊懣淳瓦€好,本來電腦里也存著,我還有很多同學特意去B站復習呢?!?/p>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愛上它的?!蹦菘▽θ鹎镎f的這句話言猶在耳,但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誰的真實世界。
Copyright ? 2018-2025